酒莊工人忙著清理砂土中的大塊石頭。
寧夏沃爾豐葡萄酒有限公司酒窖。
葡萄酒產業能帶動種植、加工以及旅游、餐飲、文化等全面發展,具有極大的聚集效應和輻射效應。近年來,憑借優良的“風土”優勢,賀蘭縣將葡萄酒產業作為“8+1”特色產業之一進行重點打造,全縣規劃葡萄基地總面積4.63萬畝,現已引進葡萄酒企業58家,實現年綜合產值4億元。一杯葡萄酒,釀造“賀蘭情”,一顆顆釀酒葡萄在巍峨綿延的賀蘭山的保護下,逐漸凝結成一滴滴醇厚味美的佳釀。
惠企政策讓賀蘭山下長出葡萄園
天氣漸暖,寧夏沃爾豐葡萄酒有限公司的葡萄種植基地已經忙碌起來,工人們每日忙著清理砂礫土中的大塊石頭,避免其影響作物根系生長和基地機械化作業。
好的葡萄酒,三分在釀造,七分靠種植。這片種植基地位于賀蘭山腳下,土壤多石頭和砂礫,極不利于農作物生長。
“我們在清砂、冬季埋土、春季出土等操作方面需要大量工人,這就增加了葡萄園的管理成本。”企業相關負責人范文華介紹,近年來隨著銀川市加快發展葡萄酒產業,種植面積不斷拓展,人工成本逐年增加,加之產區缺少專業化技術服務,機械化程度較低,企業發展困難重重。
立足于葡萄酒企業面臨的發展困境,賀蘭縣出臺了《賀蘭縣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加大產業扶持力度,例如發放新增釀酒葡萄種植基地補貼,兌現企業貸款貼息,提升葡萄酒產業供水工程,實施賀蘭山東麓葡萄觀光長廊橫三縱七道路改造等項目。
在新增釀酒葡萄種植面積時,沃爾豐葡萄酒有限公司享受到了政策補貼,范文華介紹說:“每畝地一次性補貼1500元,然后滴灌帶也由政府出資建設,企業只承擔一部分投入。”他認為,政府對企業基礎建設的投入,幫助企業節省了成本,能將更多資金投入到生產管理、技術創新、品牌打造等方面。
據了解,今年賀蘭縣將高標準實施優質葡萄園創建工程,通過采用良種壯苗、整地培肥、水肥一體、農機農藝融合等配套技術,新建釀酒葡萄基地1592畝,改造提升低產釀酒葡萄園3695畝。
打造品牌讓酒香四溢
雖然賀蘭山東麓產區品牌在國內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還缺少真正叫得響的核心酒莊品牌和葡萄酒品牌,大多數酒莊的銷售網點和銷售渠道還沒有建立。
位于賀蘭縣金山片區的寧夏原歌葡萄酒莊股份有限公司已成立12年,但今年才開始著手建立銷售網點和銷售渠道。此前,企業一直將生產的葡萄酒交由外地經銷商代售。
“這種模式的缺陷就是我們的產品出貨價格很低,利潤比較小,因此公司今年下定決心組建自己的銷售團隊。”企業辦公室主任景欣介紹說,今年企業不僅對原有的葡萄酒產品系列進行了全新的設計包裝,同時也加入了賀蘭縣葡萄及葡萄酒協會,希望通過企業抱團取暖的方式打造酒莊品牌。
“去年賀蘭縣給葡萄酒企業建立了30萬元的專項資金,用于產品推廣、品牌建設等方便。這些舉措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支持,助力我們加快產品推廣、拓展品牌知名度,有了知名度才能發展得更好。”景欣認為,發展了十余年的原歌酒莊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今年賀蘭縣將實施精品酒莊培育工程,以原歌、嘉地、沃爾豐等酒莊為主,引領產業提質增效。并由縣財政拿出50萬元葡萄酒產業品牌建設專項經費,組織轄區葡萄酒企業參加春季糖酒會、中酒展、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金山產區品鑒推廣等活動,將賀蘭山東麓產區的葡萄酒推廣到國內外舞臺中央。
產業融合收獲“紫色夢想”
初建時期,原歌葡萄酒莊還聘請了國外專業的釀造師,但隨著本土人才的成長,國外的釀造師已不再是唯一的選擇。“本土人才更了解本土的風土人情,也能釀造出更具中國特色的葡萄酒。”景欣表示。
當前賀蘭縣已出臺政策支持酒企柔性引進葡萄與葡萄酒技術團隊專家進駐產區,重點建設科技創新平臺載體,對產業進行提檔升級。
在原歌葡萄酒莊,不僅有葡萄種植基地,同時還有休閑垂釣區、自由采摘區、酒窖參觀路線、會議接待區等不同分區,以產業帶動當地旅游、餐飲、文化等全面發展,讓葡萄酒興起于風土,興盛于文化。
當前賀蘭縣采取市場化運作和政府推動相結合的方式,利用產區內蘇峪口等旅游景點輻射帶動效應,及農村潛在的發展空間,打造融合生態保護、特色釀造、健康養生、休閑度假、文化展示、旅游觀光、采摘體驗為一體的葡萄酒產業綜合示范區。
遠離城市喧囂,原歌、沃爾豐等酒莊在賀蘭山下靜靜佇立,猶如古堡般隱匿在的戈壁中,每年春天種下新的希望,秋天收獲“紫色夢想”,不僅帶動了富民產業的發展壯大,同時也改善了當地的生態環境。(記者 梁小雨 文/圖)